墨為文房用具,不僅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製墨工藝於一身,又有百年如石,一點如漆,宜書宜畫的功能,作為一種消耗品,古墨能完好如初的呈現保存,當屬不易。 

東漢時發明墨模,墨的式樣趨於規整。三國時代大書法家韋誕(字仲將)是製墨高手,他在墨內配入珍珠、麝香等香料,搗細後下於鐵臼中,再搗三萬杵,使之質理堅細製品極受推崇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稱。唐代出現了製墨的專業作坊,古松煙和膠的技術開始出現,特別是南唐李廷父子受朝廷指派,專門定居安徽造墨,所造之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深受時人珍愛,南唐後主李煜將李廷玨墨、龍尾石硯、澄心堂紙譽為天下之冠。從此徽墨開始崛起,被稱為天下第一品。宋代則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油煙墨,墨質極佳,這也是宋代書畫作品流傳至今而墨色不變的主要原因。明代中期以後,墨進入了商品流通領域,各製墨家所製墨千姿百態,為製墨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以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邵格之為代表。松煙、油煙墨並舉,特別是桐油煙與漆油的製墨工藝廣為運用,油湮墨生產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準,明墨不僅以質取勝還以精美墨式著稱於世;「程式墨苑」、「方氏墨譜」、「墨海」皆是研究墨史重要資料。清代,徽墨製作分為四大名家系統,即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其中汪近聖和胡開文兩位都是績溪縣人。他們對徽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創新,終於製成了有如金不換的文苑珍品,其中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恒星圖墨、魚戲蓮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為絕世之作,使徽墨形成了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的特點。這時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還可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超漆煙等品種,其中最名貴的是超漆煙等高級油煙墨,這類墨散發出紫玉光澤,用於書法色澤黝而能潤;用於繪畫濃而不滯,淡而不灰,層次分明,故受到歷代書畫家的推崇。

 DSCN3424.JPG 

首先就從這個古色古香的漆器墨盒登場吧!盒面陰刻鄭板橋「金粉南朝總廢塵」填石綠.File0061.jpg  

  盒內存「嘯松讎書」「塗抹丹鉛撫寫古今」潄金朱砂墨四條;此應為嘯松先生校對用訂製墨。

經查張皖光 (1882—1945)字孝生,號嘯松,清縣學生。熱心保存鄉邦文獻,曾極力搜尋、整理、重印先輩著述遺稿,如張師岩的《蟋蟀窩詩集》等。

File0062.jpg 

一側「山陰吳氏金篆齋監造」-吳隱 1866-1922。浙江紹興人。原名金培,字石潛、石灊、石泉,號潛泉、灊泉、遯庵。齋堂為竹松堂、金篆齋。光緒三十年,與丁仁、王福庵、葉銘在杭州孤山創設西泠印社,又自設分社於上海。存世有《遯庵印話》、《鐵書》、《三代古陶存》、《泉存》、《磚存》。

另一側「西冷印社按輕膠十萬杵法製」-所謂輕膠十萬杵法,表示捶打次數達10萬次,根據研究墨柸捶打次數愈多墨的質地愈細膩,使用效能量愈佳且對墨的保存較有利。

 File0078.jpg File0080.jpg File0081.jpg  

頂:「頂烟」-凡題款有松烟松煤字樣的是松烟墨;有貢烟、"頂烟超頂烟五石油烟等字樣的,則是桐油烟墨。頂烟也叫上烟頭烟。製墨的烟炱,無論松烟、油烟、漆烟,都是用窯燒成的。烟炱距離火最遠,在窯的四邊或頂上的叫頂烟,屬上品,是最好的醇烟。

 

File0076.jpg File0077.jpg

「漱金家藏」「徽州胡開文製」

File0063.jpg File0064.jpg

File0065.jpg File0067.jpg  

File0092.jpg File0093.jpg File0094.jpg File0095.jpg File0096.jpg

胡開文1742——1808

胡開文,字柱臣,號在豐,"胡開文"墨業創始人,清代四大徽墨名家之一,少年時在休寧縣汪啟茂墨店當學徒,誠實勤勞,精於店務,深得老闆器重,後娶汪啟茂之獨生女為妻。乾隆三十年(1765)在屯溪租開汪彩章墨店,開始經營自己的墨業。他以徽州府孔廟"天開文苑"金匾中"開文"兩字冠名,打出"胡開文墨莊"店號,此即"屯溪老胡開文",四十七年(1782)接替岳父汪啟茂墨室,由次子胡余德管理,此即"休城胡開文"。他利用汪啟茂的招牌、墨印,繼續生產,銷售汪啟茂墨,並挑選墨模中精品,以鉅資購上等原料,聘請良工刻模製墨,開始製作自己的品牌。不久即在墨家如林的競爭中獨佔鰲頭,蜚聲全國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由於戰亂和社會的腐敗,徽州製墨業逐漸衰退,名家、名品的聲譽也隨之冷落。但唯有胡開文一家獨呈一時之秀,直到清室遜位,一百餘年始終保持興盛的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