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房四寶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家中現有墨條,絶大多數都是在1980年代溫老師就讀台大博士班時期陸續收藏,古墨在當時的文物市場應屬冷門的品項,價格與今日相比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據知目前所有的僅剩不及一半,有更多的精品可能在某次家裡急需或婆婆住院需要用錢而割愛。暫時僅就己整理部份分享,未來陸續有機會再見了!

File0092.jpg File0093.jpg File0094.jpg   File0095.jpg

File0096.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墨為文房用具,不僅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製墨工藝於一身,又有百年如石,一點如漆,宜書宜畫的功能,作為一種消耗品,古墨能完好如初的呈現保存,當屬不易。 

東漢時發明墨模,墨的式樣趨於規整。三國時代大書法家韋誕(字仲將)是製墨高手,他在墨內配入珍珠、麝香等香料,搗細後下於鐵臼中,再搗三萬杵,使之質理堅細製品極受推崇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稱。唐代出現了製墨的專業作坊,古松煙和膠的技術開始出現,特別是南唐李廷父子受朝廷指派,專門定居安徽造墨,所造之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深受時人珍愛,南唐後主李煜將李廷玨墨、龍尾石硯、澄心堂紙譽為天下之冠。從此徽墨開始崛起,被稱為天下第一品。宋代則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油煙墨,墨質極佳,這也是宋代書畫作品流傳至今而墨色不變的主要原因。明代中期以後,墨進入了商品流通領域,各製墨家所製墨千姿百態,為製墨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以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邵格之為代表。松煙、油煙墨並舉,特別是桐油煙與漆油的製墨工藝廣為運用,油湮墨生產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準,明墨不僅以質取勝還以精美墨式著稱於世;「程式墨苑」、「方氏墨譜」、「墨海」皆是研究墨史重要資料。清代,徽墨製作分為四大名家系統,即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其中汪近聖和胡開文兩位都是績溪縣人。他們對徽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創新,終於製成了有如金不換的文苑珍品,其中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恒星圖墨、魚戲蓮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為絕世之作,使徽墨形成了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的特點。這時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還可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超漆煙等品種,其中最名貴的是超漆煙等高級油煙墨,這類墨散發出紫玉光澤,用於書法色澤黝而能潤;用於繪畫濃而不滯,淡而不灰,層次分明,故受到歷代書畫家的推崇。

 DSCN3424.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墨模後記:星期五下班後,溫老師特地專程就墨模上刻字一事就教廖伯伯,經廖伯伯解釋"國寶"二字是他們曾製過國寶墨專用墨模,刻有"楊一""楊二"、"楊三"即製墨師傅楊振興先生專用墨模,集太祥曾製有"振興一號"、"振興二號"及"振興三號"書畫專用香墨,"金"則為"八寶金丹"專用墨模,當晚二人聊得興起,臨走前廖伯伯從櫃子檢出一盒墨條,交給溫教授並高興的說從此這些墨條全在你家,集太祥也沒有了今晚經歷又為溫老師近三十年收藏生涯添一段溫馨佳話

IMG_1066.JPG  

IMG_1064.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Sep 24 Thu 2009 01:53
  • 墨模

墨模又名墨印、墨範,是製墨的工藝模具,一般用棠梨木、石楠木製成。墨模的圖案、雕刻製作對墨的形成及其藝術性至關重要。墨模在形製上有長形、方形、圓形、圭形、璋形、舌形、碑形、蟬形...以及人物鳥獸等。

以模製墨,始創於東漢。從河南省陝縣劉家渠東漢墓出土的殘墨可以看出,漢晉時期造墨是用簡單木模做成塊狀素面墨錠。唐代製墨己開始注重墨模上花紋題字雕刻的藝術性了。1978年安徽祈門縣出土的唐代"文府"墨,墨質堅實,先用墨模塑造成素墨錠,再用刻有文字的墨印鈐在墨石上,文字和墨印四週顯出凹痕,類似漢代的"封泥"。宋時,中國雕版技術得到空前發展,從而也帶動了墨模工藝的進步。當時製墨名家潘谷、戴彥衡等人聘請畫家繪製圖案,高手刻模,所製"復古殿"墨上有"雙角龍"、"戲虎"等樣,使墨具有裝飾性。明、清二代墨模工藝得到長足發展並走向成熟,明代墨模特點:雄渾、大度、鋒稜峻整、堅勁犀利。清代墨家輩出,墨模製作千姿百態,達到高峰。清代墨模特點:纖麗、清秀、多用線刻、圓雕。

台灣的製墨技術承襲中國大陸,沿用傳統製墨方法。民國5、60年代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就學人口大幅提升,且國小、國中的作文課、書法課都需要用毛筆寫,為墨帶來了空前的需求量。不過隨著課程取消或規定不需使用毛筆書寫,及取用方便的墨汁取代製作費時的墨,製墨工藝就逐漸淡出歷史。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