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灣陶:

中國被稱爲陶瓷的發源地,陶瓷其實是兩種不同特色的産品,即陶和瓷,「石灣陶」「景德瓷」,可以説概括了中國陶瓷的精髓。石灣位於中國廣東省南部佛山巿內。自十六世紀明朝中葉,中原的移民帶來了獨特的陶瓷製作技術,加上廣東強烈的地方色彩,石灣的陶器製作形成其有別於中國其他地區的獨特風格。據《石灣陶業考》記載,石灣陶業全盛時期,共有陶窯107座,容納工人6萬餘人。

DSCN3926.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去一些日子兒子偶而會叨唸未曾見過黑膠唱片,終於有一天,父子二人搬開倉庫重重障礙,於是三大箱的黑膠唱片「出土」了,約莫有5 6百張之譜,不曾預期的面對這一大堆唱片,一家人其實是有些手足無措!

經過好幾個禮拜,溫老師請了一位號稱擁有四萬張黑膠唱片的達人來家裡做了一番教學指導,首先中 西洋音樂先分開,西洋音樂因為過去台灣尚未有版權觀念,因此當時大部份的黑膠唱片都未取得版權發行,所以沒有任何市場行情也不值得收藏這一說真是把我們母子二人聽傻了,多少早期知名樂團專輯、年輕時耳熟能詳的鄉村樂曲搖滾樂甚至交響樂原來都是沒有版權的,這麼一來就先打掉一半近200張,剩下的大約兩箱,原則上台語唱片比國語唱片價值高,因為台語片量少,國語唱片中最熱門的首推鄧麗君每張唱片叫價數千元,再來就數鳯飛飛最受歡迎,另外蘇芮、費玉清也有一定的行情,至於早期群星會時期的歌星如謝雷、張琪、包娜娜、姚蘇蓉等大約每張500元以下,接著又教導我們如何用清水洗唱片及保養唱片等技巧,經過這一番現場解說,簡直茅塞頓開

DSCN4329.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上週溫家父子兩人參加了一場書畫拍賣會,當天有人拿出「亞洲委託行」五個字的于右任墨蹟,最後竟以四萬五千元成交,總算親身見識了于右任墨寶在文物書畫市場的炙手可熱。小子返家後不忘和老媽討論,那五個字是否太圓、墨太濕....,嗯!于體在溫家是「顯學」相信溫家的孩子應該可看出些門道

于右任(1878-1964

陝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誘人,別署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記者,詩人,亦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著名的「于」體草書,成就非凡,在近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一代書聖」當代草聖。愛國政治家、革命家。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報刊活動家、教育家。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既稱溫家書房,近二個月來郤仍無法一窺書房全貌,面對家中堆積四「溢」郤又「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的書籍,歐巴桑還沒凖備好,應該以何種姿態公開示眾。這些日子不時有人打探什麼時候會有線裝書介紹,手抄本內容如何....等等?其實我心裡並沒有任何主張,除了近十年來大量搜羅的紙質維護檔案修護相關書籍研究報告,過去三十餘年來無一日中斷的累積,也許來自論斤出賣的舊紙堆,也或許索價奇昂的珍本,應有盡有,書類太多太雜,還真不知如何下手

昨日下午友人來訪離去後,見客廳散落一疊「傳記文學」雜誌,原來溫老師拿出舊藏獻寶,經翻閱發覺竟有一般雜誌收藏最珍貴的第一卷第一期(1962年6月),至第十二卷第六期(1968年6月),共七十三冊(第一卷有七期其餘每一卷六期)於是,利用週日上午翻閱、照相,忙和一個早上且讓歐巴桑帶你從另一個角度賞閱舊書

DSCN4101.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禮拜天一早的一場大雨,打消了預訂好的卡打車之行,竟有平白多出一天休假日的錯覺;好學不倦的歐巴桑當然整天背著相機,在家裡角落四處蒐求可供拍照素材,今日收穫不錯呢!接下來的幾週我可己備足糧草

黃楊木根雕-達摩

TEST.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年或許是年輕心境不同,非常欣賞鄭氏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具松秀之趣,因此鄭孝胥這幅對聯裝框掛在客廳的時間最長,早期來過家裡的朋友大概都有些印象,大約10年前才收起來

DSCN3800.JPG

DSCN3822.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週拿到了:鄭孝胥、謝冠生、謝宗安等對聯各一,除了鄭孝胥因掛在客廳十幾年,雖然許久不見,我總還是認得的,最令人驚喜的應該是看到謝冠生熟悉的古隸吧!這麼多年來我一直以為它己經不在我家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家裡除了謝宗安先生對聯、中堂等作品外,更有羡煞許多謝先生嫡傳弟子的手書溫家堂號「涵熙廬」橫匾乙式。可惜這些寶貝必需待下週才能出場,因為我有之前和古墨同時拿到手的版畫作品未完成介紹

 顧重光先生版畫作品-明鄭復台之戰

此件版畫作品,高雄市立美術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皆有收藏,因照相技巧拙劣,原想直接採用收藏目錄之相片,終究還是以醜媳婦之姿見人,歐巴桑正努力學習當中,請多予鼓勵.....也多多包涵吧!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18 Sun 2009 16:47
  • 客廳

因暑假期間意外的墨模因緣,而改變了我部落開張後的進度與內容,一整個月陷在墨堆中無法自拔,有關於墨的話題尚有太多值得探討、展示的內容。考量如果繼續以墨為主題-其實這不是一個談墨專屬部落格,中斷了似乎又可惜了我近一個月來沒日沒夜摸索所獲致的一點心得只能告訴自己不要急,家裡東西那麼多,慢慢來,一點一點的累積,一定會有機會做更深入的探討

本週決定暫且抛開黑嚕嚕的墨條墨綻,星期六一早即騎著我心愛的卡打車沿河濱自行車道直奔淡水,來回近66公里,神清氣爽之餘,己無餘力多作著墨,只好先就客廳牆壁做一番瀏覽,待有空再個別照相仔細介紹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家中現有墨條,絶大多數都是在1980年代溫老師就讀台大博士班時期陸續收藏,古墨在當時的文物市場應屬冷門的品項,價格與今日相比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據知目前所有的僅剩不及一半,有更多的精品可能在某次家裡急需或婆婆住院需要用錢而割愛。暫時僅就己整理部份分享,未來陸續有機會再見了!

File0092.jpg File0093.jpg File0094.jpg   File0095.jpg

File0096.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墨為文房用具,不僅集詩、書、畫、印、雕刻、造型藝術和製墨工藝於一身,又有百年如石,一點如漆,宜書宜畫的功能,作為一種消耗品,古墨能完好如初的呈現保存,當屬不易。 

東漢時發明墨模,墨的式樣趨於規整。三國時代大書法家韋誕(字仲將)是製墨高手,他在墨內配入珍珠、麝香等香料,搗細後下於鐵臼中,再搗三萬杵,使之質理堅細製品極受推崇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稱。唐代出現了製墨的專業作坊,古松煙和膠的技術開始出現,特別是南唐李廷父子受朝廷指派,專門定居安徽造墨,所造之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深受時人珍愛,南唐後主李煜將李廷玨墨、龍尾石硯、澄心堂紙譽為天下之冠。從此徽墨開始崛起,被稱為天下第一品。宋代則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油煙墨,墨質極佳,這也是宋代書畫作品流傳至今而墨色不變的主要原因。明代中期以後,墨進入了商品流通領域,各製墨家所製墨千姿百態,為製墨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以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邵格之為代表。松煙、油煙墨並舉,特別是桐油煙與漆油的製墨工藝廣為運用,油湮墨生產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準,明墨不僅以質取勝還以精美墨式著稱於世;「程式墨苑」、「方氏墨譜」、「墨海」皆是研究墨史重要資料。清代,徽墨製作分為四大名家系統,即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其中汪近聖和胡開文兩位都是績溪縣人。他們對徽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創新,終於製成了有如金不換的文苑珍品,其中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恒星圖墨、魚戲蓮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為絕世之作,使徽墨形成了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的特點。這時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還可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超漆煙等品種,其中最名貴的是超漆煙等高級油煙墨,這類墨散發出紫玉光澤,用於書法色澤黝而能潤;用於繪畫濃而不滯,淡而不灰,層次分明,故受到歷代書畫家的推崇。

 DSCN3424.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