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是縫綴裝不是縫繢裝之考證(節錄)

溫台祥 撰

2014年11月14日 14:0017:00發表於國立台灣圖書館四樓專題講座

*本文係於20141114下午於國立台灣圖書館四樓演講內容之部分,亦是本人撰寫之專著之部分,請讀者尊重著作權。

 

一、縫繢裝

據作者所知最早自余嘉錫於西元1935年所發表書冊制度補考[i]一文,至今年(西元2014年6月方廣錩發表之〈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一文,除清代盛行之線裝書以外,凡是以麻線、棉線或絲線等縫綴書帖或書頁的書籍裝幀方式,在文獻中皆稱為「縫繢裝」。

但「繢」之意為布帛的頭尾,段玉裁注《說文》曰:「此亦兼布帛言之也…繢之言遺也,故訓為織餘。今之呼為機頭。」

又據《康熙字典》,《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潰。《說文》織餘也。《玉篇》紐繢也。《急就篇註》繢亦絛組之屬,似纂而色赤[ii]

繢是指布帛的頭尾。雖然杜偉生(2003)曾以繢是指成匹布的頭和尾為基礎,進行「縫繢裝」之考證,但是仍留有待審酌之處及須進一步爬梳文獻進行考證。 

二、是縫綴不是縫繢

過去凡提到縫繢一詞,大都依例同時引用南宋初年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四》中文字:「王洙原叔內翰常云:『作書冊粘頁為上,久脫爛,苟不逸去,尋其次第,足可抄錄。屢得逸書,以此獲全。若縫繢,歲久斷絕,即難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數冊,錯亂顛倒,伏讀歲餘,尋繹綴次,方稍完復,乃縫繢之弊也[iii]。』」,據以為依據。

首先,一見到漫錄」,在引用其文字時,必須先小心考證。墨莊漫錄共十卷,不分類,其體例特點就是沒有體例。「漫」是指編撰者隨筆記錄的意思,隨時隨意將書籍中文字、聽到的奇聞、看到異事、考慮之事、考據所得記錄下來。無時間次序,亦沒歸類,範圍廣泛,甚為駁雜。通常一則文字與前後則,不相關聯。

漫錄為名之書並不少見,如《傳奇漫錄》、《學林漫錄》、《能改齋漫錄》、《快雪堂漫錄》及《隨隱漫錄》等。

「王洙原叔內翰嘗云很清楚的揭示張邦基《墨莊漫錄中有關「縫繢」的文字,係引用他人之文章或聽自別人所言。而引用《墨莊漫錄》者,為間接引用。一般而言應儘量直接引用,避免間接引用,除非不得已才間接引用。

四庫提要》,王洙之子惟王欽臣一人,《王氏談録》為其子王欽臣所錄者。《書錄解題》亦以為《王氏談録》為王洙之子錄其父所言。王洙所在時代為西元997年〜西元1057年,字原叔、源叔、尚汶,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王欽臣所在時期為約為宋仁宗景佑元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約西元1034年〜約西元1101年),北宋元佑初為工部員外郎,曾奉使於高麗。

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邦基字子賢,髙郵人,仕履未詳。自稱宣和癸卯在呉中見朱勔所采太湖黿山石,又稱紹興十八年見趙不棄除侍郎,則南北宋間人也。」張邦基約西元1131年前後在世,字子賢,高郵人。生卒年均不祥,宋高宗紹興初前後在世。平事蹟不祥。少時居湖南,南宋建炎年間遷居揚州,好著作,喜藏書,其寓所稱「墨莊」。

張邦基與王洙不屬同一時期之人,自然《墨莊漫錄》中所錄有關文字絕非聽自王洙所言。可能之事,應當是抄錄自《王氏談録》。經檢索收錄有《王氏談錄》之叢書,如《稗海》[iv]、《说郛》[v]、及《四庫全書》[vi]等。《稗海》、《说郛》及《四庫全書》三種所收「録書須粘頁」此則文字皆相同:「公言作書冊粘頁為上,雖歲久脫爛,茍不逸去,尋其頁第,足可抄録次序。初得董子《繁露》數卷,錯亂顛倒,伏讀歲餘,尋繹綴次方稍完服,乃縫綴之弊也,嘗與宋宣獻談之,公悉命其家所録書作粘法。」

收入《寶顏堂祕笈》之《墨莊漫錄》卷四中錄有:「王洙原叔內翰嘗云:『作書冊粘頁為上,久脫爛,苟不逸去,尋其次第,足可抄錄。屢得逸書,以此獲全。若縫繢,歲久斷絕,即難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數冊,錯亂顛倒,伏讀歲餘,尋繹綴次,方稍完復,乃縫繢之弊也。嘗與宋宣獻談之,宋悉令家所錄者作粘法。』予嘗見舊三館黃本書及白本書,皆作粘頁。上下欄界出於紙頁,後在髙郵借孫莘老家書,亦如此法。又見錢穆父所畜亦如此。多只用白紙作褾,硬黃紙作狹籤子,蓋前軰多用此法。予性喜傳書,他日□得奇書,不復作縫繢也。」

張邦基於《墨莊漫錄卷四》錄《王氏談録録書須粘頁》之文字並未完全忠於原文,有所差異。《墨莊漫錄》錄文與王氏談錄》文字相對照,最重要且最應注意的差異為《王氏談錄》原為縫綴」一詞,在《墨莊漫錄》中卻為縫繢。若引用之文字與被引用之原文有所出入時,毫無疑問應是以被引用文獻為準。既然已知《墨莊漫錄卷四》有關縫繢之文字係錄自《王氏談録・録書須粘頁》,並確認《王氏談録・録書須粘頁》為「縫綴」,當然應捨「縫繢」而用「縫綴」。

      如此一來,「縫繢」約八十年以來,所引起之疑義及考據不已,自此應不復再有。縫綴裝」具描述性(descriptive)符合專有名詞之要求,「縫綴裝一詞望文生義意簡單明暸,以線縫而連接及固定書頁或書帖成為書冊。國際敦煌項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IDP)稱此種裝幀為Stitched binding,直譯為縫線裝訂,縫線裝幀所成之書稱為Stitched gathering book 或Sstitched booklets,直譯為線縫書帖的書或線縫的小冊子[vii]



[i] 余嘉錫,國立故宮博物院十周年紀念,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輯,《文獻特刊》,193510月。頁9127

[ii] 殿本景印康熙字典未集,上海:大成書局,民國初年線裝本。

[iii] 張邦基,《墨莊漫錄》,收入《百部叢書集成》之《寶顏堂祕笈》,景印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元1606)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iv] 王欽臣,《王氏談錄》,收入《百部叢書集成》之《稗海》,景印萬曆中會稽商氏半埜堂刊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v] 王洙,〈錄書須黏葉〉,《王氏談錄》,收入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说郛三种》,影印清顺治間陶珽重编一百二十卷宛委山堂本。。

[vi] 王洙,〈錄書須黏葉〉,《王氏談錄》,收入《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雜家類三・雜說之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2冊。

[vii] IDP,Booking。26/12/2014下載自http://idp.bl.uk/education/bookbinding/ bookbinding.a4d 

arrow
arrow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