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溫家父子兩人參加了一場書畫拍賣會,當天有人拿出「亞洲委託行」五個字的于右任墨蹟,最後竟以四萬五千元成交,總算親身見識了于右任墨寶在文物書畫市場的炙手可熱。小子返家後不忘和老媽討論,那五個字是否太圓、墨太濕....,嗯!于體在溫家是「顯學」相信溫家的孩子應該可看出些門道

于右任(1878-1964

陝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誘人,別署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記者,詩人,亦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著名的「于」體草書,成就非凡,在近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一代書聖」當代草聖。愛國政治家、革命家。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報刊活動家、教育家。  

DSCN4015.JPG

在台灣提到「于右任」這三個字就想到書法,我們不只在街坊店招、全省各大廟宇、歷史博物館之「國家畫廊」、東海大學校長室二樓「東海大學」四個字、行天宮門口懸掛的門匾、著名小籠湯包店鼎泰豐也有一方「鼎泰豐油行」招牌.........等等皆為于右任先生手跡。其書法不但流傳廣泛,成就也是藝術史上公認的近代書林盟主。于右任出身陜西,也就是北碑的原鄉之一,他一輩子不斷在收藏、訪碑、臨摩上下功夫,深得碑書的精髓;再加上處在清末民初、新舊交替的時代,為了實用與普及,曾經窮畢生之力改革草書,最後終於治北碑與草書於一爐,並脫穎而出,成為民國以來的第一書家。于右任的一生非常豐富多變,他不但以書法博得「草聖」的美名,同時也是革命報人、開國元老和中國的監察院之父。當然更重要的是,于右任的詩詞文采和他的胸襟氣度一樣,極其雄健開闊,是一個創時代之先的典型格局。

  

DSCN4026.JPG 

 

于氏素以書家襟懷淑世。其書寫習慣非常簡單樸素,這與他愛好自由,從不訂定一些規矩來約束自己的態度有關。他寫字力求自然,不擇紙筆,往往提筆就寫。晚年因為行動不便,常常坐著寫大字,這種隨意揮灑自然的書寫態度,更使不少行家敬慕不已。關於于右任的草書藝術成就,其融碑入草的藝術特質,是架構於于右任學書歷程之累積,從于右任遺留的書跡來看,以濃重用筆凝勢蜿蜒而行的筆意,是于右任草書藝術的獨特風格。晚年時,其不拘泥於書寫工具,平淡自然的淑世態度,更顯現了一個書家高度的自由胸襟,有一種出入無跡、變化隨心的無為境界,

DSCN4044.JPG 

 

在此特別節錄于氏習書方法和書學觀念:于右任曾反復申述他的這種獨特方法和主張-『學書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于古人』;『寫字無死筆……一有死筆,就不可醫治了』;『臨是臨別人的,寫是寫自己的;臨是收集材料,寫是吸收消化』。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楷體,也不易見到習碑者生硬呆板的痕跡,下筆簡純,行筆率意,結體磊落坦蕩,斤斤計較的藏露之法他似乎全然不顧。他所要的是碑的風韻而不是碑的刻痕,何故?刻痕皆『死筆』也。在他看來,『無死筆實為書法中之無上要義』。所以他的書法率真而從容磊落,如此舉重若輕的取法,與以描摹碑石之刻痕為能事的迂腐之輩,不啻天壤之別。
 

其實過去家裡尚藏有其他于右任先生作品,惟在去蕪存菁原則下,有二件對聯割愛了,僅留照片作個紀念存檔吧!

DSCN3999.JPG 

DSCN399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