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現有墨條,絶大多數都是在1980年代溫老師就讀台大博士班時期陸續收藏,古墨在當時的文物市場應屬冷門的品項,價格與今日相比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據知目前所有的僅剩不及一半,有更多的精品可能在某次家裡急需或婆婆住院需要用錢而割愛。暫時僅就己整理部份分享,未來陸續有機會再見了!

File0092.jpg File0093.jpg File0094.jpg   File0095.jpg

File0096.jpg

 

 

 

 

 

 

 

 

 

 File0106.jpg File0105.jpg  File0107.jpg

File0109.jpg  File0108.jpg File0110.jpg

 

曹素功1615—1689年〉

清代四大製墨名家以曹素功居首,原名聖臣,號素功,安徽歙縣人。他早年潛心科舉仕宦之途,因不遂心願,便返鄉以製墨為業。最初借用名家吳叔大的墨模和墨名,並開店營業稱玄粟齋,後為避諱康熙皇帝玄燁字,改玄粟齋藝粟齋”,以後墨質和工藝造型日漸精良,名聲亦漸遠揚,其墨業更加興旺。曹素功著有《墨林》2卷,主要輯錄珍品墨和墨客題詠。康熙南巡金陵,曹素功以墨進,帝賜紫玉光三字。此後還自創天琛千秋光天瑞豹囊叢賞等名墨。墨莊先遷至蘇州,後又定居上海,常為權貴和名流定版製墨,在社會上層影響很大,被譽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子孫世守其業,歷經十幾代,綿延300多年

「青雲路」墨,共八錠,每錠背後都有一幅圖,用兩個字點明畫意:「映雪」、「囊螢」、「負薪」、「掛角」、「鄴架」、「雞窓」、「刺股」、「焚膏」等。「囊螢」說一個讀書人以螢火蟲照明讀書,「刺股」是指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發奮讀書的事。這些故事組成十年寒窗的圖畫,告誡讀書人只有這樣才能青雲得路,前程輝煌。 

File0097.jpg File0098.jpg File0099.jpg

File0100.jpg  

潘怡和清安徽歙縣製墨家,墨肆酣咏齋,兼營尺木堂,其墨肆歷史起源甚早,似在乾隆末季或嘉慶初年即己成立,製墨善于用金做裝飾,華麗而凝重。

 

File0068.jpg  File0069.jpg  File0070.jpg

徽州造墨業休寧、歙縣、婺源三足鼎立,休寧以造型華麗著稱,歙縣墨典雅大方聞名於世,婺源則以產品大眾化為特色,在諸多婺源墨肆中詹大有墨店可稱得上代表性一家。清代婺源詹姓墨店有上百家之多,多數為休寧和歙縣墨店服務,提供原始煙料。詹大有墨店,乾隆初年創業,墨品標記“文華齋”,其秉承了詹姓墨風格,製墨題材通俗大多是家喻戶曉內容,迎合普通百姓實用,用料配方不求奢華,價廉物美以製松煙墨見長。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詹大有去世,其子孫自立門戶分散為乾行氏、小竹氏、少竹氏、允成氏、成記、真瑞氏、文星氏、悅庭氏若干分店,而乾行氏是規模最大一支,繼承了老店經營長久不衰。光緒末年至民國初年詹大有墨店在激烈競爭中歇業,近一百五十年歷史,在徽州製墨史上占一席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