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日治日時期的野菜指南,本書出版於昭和20年(1945年)二次大戰末期,蒐羅台灣百種常見的野生食用植物,並思考植物體各部份的料理方法,再判斷這些植物作為食品的品質,區分為「優」、「良」、「可」三個等級。當時正值大平洋戰爭末期,物質極為困乏竟然還有餘力出版一本野菜指南,或許真期待著當時的台灣子民在困難的環境裡,能靠著野菜指南,尋找生存的機會。 

IMG_0598.JPG

 

IMG_0592.JPG 

 著者:台灣植物同好會

台灣植物同好會:成立於一九四三年(昭和十八年)一月的日治時期組織,成立的宗旨起因於體會到生存空間的四周都是植物,但人類卻對這些植物毫不關心、毫無知識,因此集結有志一同的夥伴組成同好會,藉以親近、觀察植物。

IMG_0601.JPG 

 

 

IMG_0609.JPG 

 2009年玉山出版社出版本書複刻版

相關資訊: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538

IMG_0613.JPG 

 手繪植物圖像

IMG_0616.JPG 

學名、臺灣方言性狀、產地分布、食用部、調理法、判定、備考   (資料週詳)

IMG_0619.JPG 

昭和23年3月24日初版印刷

昭和23年3月28日初版發行

昭和23年4月25日再版印刷

昭和23年4月29日再版發行

IMG_0626.JPG

太平洋戰事爆發後,臺灣總督府為求集中力量挽救經濟危機,於1943年12月以律令第26號公布「臺灣農業會令」,並於隔年以府令第8號頒行「臺灣農業會令施行規則」,合併各農民組織改組為農業會,使臺灣農民組織步入一元化階段。戰後之初,1945年10月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農業會的名稱依舊,僅以民選方式代替日治時期的官派體制;1946年4月24日,農林處奉中央政府指示,根據《農業法》與《合作社法》將農業會劃分為農會與合作社兩系統。爾後,因農會與合作社之間有權限紛爭、業務競爭、財產劃分、人事調配等問題,時生紛擾;1949年臺灣省政府接受農復會之建議,於7月20日頒佈「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辦法」,將兩者合併改組為現今綜合型態的農會面貌,恢復一元化之組織。

IMG_0630.JPG 

原書與譯本

1978年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張之俊先生翻譯

IMG_0636.JPG 

 圖一  筆筒樹

IMG_0638.JPG 

圖二  鳥毛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