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紫砂壺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看到這包紫砂土,大部份的人應該會覺得不可思議吧!我們家老爺玩壺不是只有一紙盒一紙盒一條一條,一箱一箱的買,收藏的壺保持三十年的完整包裝,對所有東西他總是懷抱著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相關收藏的典籍資料無一放過。由於對於宜興紫砂工藝廠方圓牌的系列產品,其顏色的鮮豔及多種,幾乎任何顏色都可以燒製,加之所謂的紫砂與家中文革時期和文革前清水泥燒製的紫砂壺,不論顏色或質感迥然不同。所以對於方圓牌所用胎土充滿懷疑,當時不知打破多少紫砂壺,在顯微鏡下觀察兩者差異,其差異在顯微鏡下是很明顯的。

因此四處請教窯廠,聽他們的看法。當時有機會經友人介紹認識土城山上一位窰廠主人,其表示這些五顏六色色彩鮮豔的紫砂壺,其呈色並非紫砂的本色,而是用金屬氧化物顏料調配出來的,並表示曾出貨金屬氧化物顏料至宜興。同時窯廠主人曾進口一批紫砂,蒙窯廠主人相贈一團紫砂土,這包紫砂養土至今也近20年。這些紫砂很明顯的呈咖啡色,實際上與燒製後的紫砂壺顏色完全相同,其呈色完全是金屬氧化物顏料的顏色。所以家中,不收藏方圓牌的產品,僅有的少數當標本用的幾把。

IMG_2068.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壺為純正的內紫外紅,內胎胎土的紫砂與化妝土朱泥,色差極為明顯,內胎胎土團泥顆粒極為明顯。內紫外紅亦稱大紅袍,實際上純正內紫外紅存世並不多,僅於短短的1980年至1982年生產了三年所以數量有限。朱泥十分名貴,在昔時價值為紫砂泥之50倍以上,開礦採集以斤兩計價出售。但朱泥因礦源有限,且採掘困難。1973年原礦將近枯竭,紅泥產品近乎停產。乃以新材質,川埠紅泥、滌東山紅泥取代,色澤呈色,可塑性不可擬比。1980年間,終於試製成功沾漿紅泥。一度曾用沾漿紅泥,替代生產的紅泥水準壺,以供出口,但工序複雜,成品率低,不久停產。到1982年運用科技配方,採用川埠土黃色的岩泥〈俗稱川埠紅泥〉嫩泥,加入適量鐵紅粉作為紅泥原料,從此大批量的應用,沿至今日。  

IMG_2050.JPG

 壺身刻「中國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廈門支公司贈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58年4月宜興紫砂工藝廠正式成立,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77-1982年生產以外銷為主,主要銷香港、日本、泰國等地, 並貼上MADE IN CHINA的橢圓綠標。 1981年 :由譚泉海等人,設計方圓牌商標,並且註冊。

這把如意壺屬中型壺,壺底之鈐印: "中國宜興紫砂廠建廠二十五週年紀念。"亦即此壺燒製於1983年,即為溫家長公子出生年,在我們家凡屬民國72年,或稱癸亥年或1983年相關之物品特別多,無論這件物品是否特別好,總之就是有特別意義。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方圓牌在壺友眼中也歸屬早期壺了。 

IMG_2026.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壺壺身觹刻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教條政治口號,並刻有紀元一九七三年,另依據此壺入藏時間,本壺生產於1973年應無疑慮。此壺內裏皆是捏製壺身時留下的指紋痕跡,未經明針修飾平整。壺口內緣成倒鉤狀,並且觸之刺手。壺蓋氣孔成直孔細孔,而非文革後廠罐呈現的圓錐孔。糊底底部滿佈指紋痕跡, 而非文革後廠罐已明針修飾所呈現的放射線狀。就作工而言,確屬文革時早期工法。又就胎土而言,壺外表雖經明針仔細修飾平整,但仍可明顯見到團泥顆粒,尤其壺蓋內緣團泥顆粒明顯,確屬老胎土勿庸置疑。文字為單刀法刻就,遒勁有利,應出於精工老手,可惜未署刻手字號,刻手為何人不得而知。

IMG_1959.JPG

 具有文革意味又具文人氣息,盡展紫砂風華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巨輪珠在宜興窯紫砂壺的生產中,算是一奇特品種,這類專為日本茶人侍茶而製,且形制不一的小圓壺,又被稱為「東洋裝」, 但這種短直流、樸拙而雅緻的日式巨輪珠壺,其範本卻是來自唐朝茶器, 在日本茶人眼裡,它卻是不折不扣屬於中國的.....
   

IMG_1812.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玩壺藏家,最早接觸的大陸壺,應該是欽洲水磨壺,不過在1980年代宜興紫砂壺大量進入台灣後,台灣的玩壺收藏家,即發現宜興紫砂因其泥料特性與眾不同,不僅是在茶葉沖泡上優點甚多,特別是其泥料是世界唯一可採泥片捏塑、鑲接的陶土,比起灌漿或拉胚的其他陶土,在器形巧妙、藝術創造上有更多的空間。

台灣的早期壺市場之熱絡,除了向宜興購入新壺,某些壺商開始向日本、東南亞搜購宜興同時期出口 的紫砂壺。數量之大,經歷二十年後,大陸經濟起飛,不少紫砂愛好者大多未曾見過此時期之壺品。當年早期壺各種檔次的壺幾乎都在台灣收藏家手中。

宜興紫砂廠橢圓形綠標MADE IN CHINA使用年代一直有幾種說法,其中普遍被接受的年代大約1977-1982,在台灣算是普遍被公認的早期壺年代。這段時間的東西,還未受到諸多非紫砂本身因素造成壺品與質的下降,泥料上只有練土的高低,但都具有同一年代泥料的共同特色。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裡現存的紫砂壺,有一部份是粗紙包紮一條條的,每一條大約有五支茶壺,另有一部份是紙盒包裝,全部是民國70年代留下來,未拆封沒泡養過的,(泡養過的擺置客廳櫥櫃外,另大部份在不知多少年前某次家庭革命後像如此這般打包裝箱放置倉庫),這陣子拆封一箱箱的茶壺,看得我眼花撩亂,星期六、日常為一把一把看起來非常一樣,郤有著不同年代不同土胎不同形制名稱........總之令人氣結。  

IMG_1679.JPG

根據早年玩壺前輩表示,廠內生產的紫砂壺有別於廠外壺都會用紙盒包裝.對常常接觸紫砂廠壺的人來說.這些紙盒再熟悉不過.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一廠產品的紙盒.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一)紅泥提樑壺

 直角高高的提樑與圓潤的壺體,營造了虛實方圓對比。 

IMG_1526.JPG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生產的壺,也就是所謂的文革壺。當然也有些人並不認同,認為文革壺時間概念不清,但無論如何1966年至1976年"文革"時期製作的紫砂壺,在收藏家眼中確有一定特徵和價值。

文革壺的砂質較純與現代壺的砂質有著明顯的差異,就是最普通的文革商品壺它的砂料也是現代許多作工精緻的商品壺所不及!當時所用的泥料統一由宜興陶瓷公司開採統一供應,不論是學徒還是師傅、技師都領用一樣泥料,這些泥料泥性好,塑性大,細而膩,基本上都是本山泥,現今已無此泥料了。也有些人說文革時期的工人,工作不求數量,生產是按任務生產,也沒有超產獎勵,所以很多人做壺都是慢慢來磨時間等下班的,就算是機器造的胎身,捏造壺嘴、手柄也都很用心, 反而更注重品質,手工更好。 

高獅燈(一)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吳鳴:江蘇宜興人,1957年生。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省陶藝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高級職稱評委、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宜興市政協常委、紫砂文化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紫砂學科帶頭人。最早全方位進行現代紫砂創作研究,其創作融合傳統、演繹現代、吳鳴先生作品被譽為開紫砂現代陶藝先河新紫砂數十次獲得省、國家級獎勵,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五年連續三度入選日本美濃國際陶展,獲評委特別獎應邀參加夏威夷大學東西方陶藝聯合研討會等多種學術交流活動,成為紫砂新流派的領導人物之一。

IMG_0897.JPG 

糟糕!太暗了!

grac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